2021-11-12 16:44:47 0
工業機器人歸于一個“看起來很容易,實踐做起來才發現一步一個坑”的工作。以本體為例。確實,跟著減速器、電機、驅動器這些核心硬件的逐漸老練,尤其是國產品牌快速崛起,可選方案增多,做本體的門檻是相對下降的。本體廠商自己做的部分主要就兩塊:機械外殼,采購零部件往后組裝。
可是,實在做的時分才會發現,正是看上去沒啥技術含量的機械外殼和組裝作業,其實對工業機器人的精度、尤其是一定定位精度影響。做過工業機器人精度標定的人都知道,機械件加工過失以及安裝過失導致了90%以上的一定定位過失,是影響其精度的主要原因。別的,這兩部分的質量還直接決議工業機器人運轉起來的沖突、平穩性、顫抖顫動、壽命等問題。而提高這兩塊精度和質量沒啥的方法,就是靠一臺一臺的改善、優化、總結,構成標準的加工和安裝工藝,其中的艱苦不親自做一遍是無法領會的。我觸摸過許多想進入工業機器人本體工作的人,大多都缺少對其中的坑的認識。
許多人都以為自己有機械加工工作的積累和經歷,對減速器、電機這些零部件也有途徑,攢一臺機器人不是挺簡單的嗎,但實在做出一臺往后才發現,運轉起來顫抖問題嚴重,一定精度能偏出幾厘米,根柢沒法用。說白了,這一行和大多數機械加工工作相同,得花時間精力仔細打磨,才能做出實在的好產品,這一點對任何人都相同,沒有什么“門檻”而言。工業機器人工作現在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嚴重,許多人都在做重復性的開發作業,導致呈現了許多沒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品,其中以本體領域為嚴重。
進入2018年往后,工業機器人本體工作已經成為一片廝殺的紅海,各本體廠商的獲利都在被持續壓低。另一方面,工業機器人的上層運用方案的展開卻比較緩慢,因此給我們造成了“怎樣工業機器人展開了那么長時間,卻仍是那么難用”的感覺。現在工業機器人工作處在一個“我就想研發個軟件,但必須把能夠運轉這個軟件的電腦也搞出來”的展開方式。這種展開方式下,許多人都挑選從底層做起,而硬件本體和建立測驗底層體系會耗費逾越80%的成本和精力,因此展開工業機器人上層運用功用的效率就十分緩慢了。
同時,這也就造成了我們都在做一個同質化的東西,而實在有價值、有獲利空間的上層體系卻放到了后邊。跟著工業機器人運用領域的多樣化擴展,未來做各類上層的運用軟件、賦予工業機器人不用領域的運用功用是的方向,作為工業機器人工作的從業者,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,貢獻才智和力氣,共同完成工業機器人商場的實在興盛。